标题:北美票房丨《魔法坏女巫》刷新音乐剧改编电影开画纪录 内容: 去年北美暑期档,《芭比》和《奥本海默》两部大片的联动为电影市场带来爆发式增长,让包括影院行业在内的方方面面都乐开了花。 可惜的是,这样的观影热潮可遇不可求,虽然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好莱坞也一直在寻求如何复制所谓的“芭本海默”盛事,却始终未能如愿。 毕竟,单独一部大片获得高票房难度不算大,但要有两部话题性大片同时上映,而且在票房上还能做到齐头并进而非此消彼长,实在不是易事。 而上个周末的北美电影市场,也被寄予如此的期望。 “角斗坏女巫”期待重现“芭本海默”盛事上周末恰逢环球影业出品的歌舞片《魔法坏女巫》(Wicked)和派拉蒙出品的史诗片《角斗士2》(Gladiator II)同期上映。 于是,有人按“芭本海默”(Barbenheimer)依样画葫芦,造出了#Glicked的标签,姑且可以翻译成“角斗坏女巫”。 就连两部影片的主演保罗·麦斯卡和辛西娅·埃里沃、爱莉安娜·格兰德也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希望“角斗坏女巫”也能像“芭本海默”那样,彼此即是对手又能互相成就,带动整体的票房上扬。 在社交媒体上,各种相关梗图也应运而生,将“角斗士”与“西方女巫”以各种方式给关联在一起,也确实有不少观众选择了连续观看这两部影片来度过上个周末的空闲时光。 《魔法坏女巫》海报最终票房出炉,结果也确与上次的“芭本海默”相似,面向女性观众的《魔法坏女巫》获得1. 14亿美元开画票房,远远胜过面向男性观众的《角斗士2》所获得的5550万美元开画票房。 对比而言,去年的《芭比》和《奥本海默》开画票房分别是1. 62亿美元和8200万美元,前者恰好也翻后者一倍。 而且《芭比》的首周末观众中,女性占比68%,这次的《魔法坏女巫》,女性观众比例为71%;《奥本海默》首周末的男性观众比例为64%,这次的《角斗士2》则是61%。 两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女性观众确实是如今主导北美电影票房增长的最大力量。 《角斗士2》海报或许,不仅是在北美,女性观众也是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最大力量。 可资参照的是,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内地,上周末同样是主打女性观众的《好东西》和主打男性观众的《角斗士2》同时上映,结果前者以三天囊获1. 24亿元人民币票房,碾压后者的2212万元人民币。 《魔法坏女巫》宣传藏了不止一手由华裔导演朱浩伟(《摘金奇缘》《身在高地》)执导,辛西娅·埃里沃、爱莉安娜·格兰德、乔纳森·贝利、杨紫琼、杰夫·高布伦等出演,投资1. 5亿美元拍摄制作的《魔法坏女巫》改编自同名百老汇音乐剧。 该剧的票房向来极其火爆,粉丝遍布美国各地。 而音乐剧的故事来自2000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源头则是1900年诞生的童话名著《绿野仙踪》。 由于歌舞片给人以一种过时的类型片的观感,加之《猫》等音乐剧改编的电影作品近年来在票房上的惨败,如今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做宣传此类影片时,都会刻意避免提及或者淡化歌舞片、音乐剧这样的关键词。 今年年初,派拉蒙发行新版《刻薄女孩》(Mean Girl)时,便遵循了如此操作,在预告片里甚至没有展现出任何歌舞片的特质,导致不少以为这部新版和2004年上映的旧版一样是传统青春喜剧片的观众,看到银幕上的演员二话不说唱起歌来、跳起舞来的时候,大感意外,甚至有上了一当、受了欺骗的感觉。 之后上映的《紫色》和《旺卡》这两部电影,也同样最大程度“隐匿”歌舞元素。 《魔法坏女巫》改编自同名百老汇音乐剧,内有大量歌舞元素而这次《魔法坏女巫》的宣传概莫能外,大部分预告片中都不包含歌舞桥段。 这样的宣传手法或许能最大程度吸引到路人观众,但是对于原版音乐剧的忠实粉丝以及不喜欢歌舞片的观众而言,难免观感不佳。 此外,宣发团队试图掩盖的另一事实便是这一部《魔法坏女巫》,虽然片长达到160分钟,但其实故事只讲了一半,正式的副标题里还有着“上集”(Part One)二字。 至于下半集,要等到2025年11月21日才会上映。 这也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或多或少也有被诈骗的感觉。 类似的案例就是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直到影片结束,观众才发现原来故事还没讲完。 至于光明磊落的拆分做法,过往也有各种先例。 成功的有华纳发行的《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死亡圣器》,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上映的上下两部,共计获得23亿美元全球票房。 但失败的案例同样也有,那就是狮门影业发行的《分歧者》系列最后一部,2016年上映的《分歧者3:效忠者(上)》只获得1. 79亿美元票房,直接导致下集被砍,根本无缘拍摄。 此外,从今年年初开始,环球影业为推动该片票房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各种联名的饮品、化妆品、童装和玩具等陆续出现在线上的网络空间和线下的商店橱窗里,以至于就在影片上映前夕,社交媒体上竟然出现了一大堆抱怨《魔法坏女巫》营销过度的热帖。 当然,站在电影公司的立场上,这样的举动也不难理解。 去年的《芭比》其实也采取了类似的饱和式营销模式,最终也确实取得了理想效果。 尤其《魔法坏女巫》的上映时值年终岁末,也正是美国人开始筹划送礼佳品的时候,因此其联名款的玩偶、服装、化妆品甚至是珠宝也正好对应了不同档次的礼物预算。 不过,或许是忙中出错。 美泰公司(Mattel)配合制作的一款《魔法坏女巫》玩偶,包装盒错印了色情网站邪恶影业(Wicked Pictures)的网址,而非该电影的官方网站网址wickedmovie. com,一度给这家成人网站带来巨大流量,也在社交媒体上成为话题焦点,并引发部分家长的不满。 两位女巫中,饰演北方好女巫格琳达的是知名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尽管有以上种种的负面新闻,但现在的票房成绩足以扫清一切质疑。 该片在北美3888家影院获得的1. 14亿美元开画票房,一举刷新了百老汇音乐剧改编电影的最佳开画,远超之前的纪录保持者《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的3105万美元。 即便是不限于百老汇,而是放在所有歌舞类型片的范畴来说,这也是史上第四佳的开画成绩,超越了2023年的迪士尼作品《小美人鱼》的9557万美元,仅次于2019年的《狮子王》(1. 91亿美元)、2017年的《美女与野兽》(1. 74亿美元)和2019年的《冰雪奇缘》(1. 3亿美元)。 同时,这也是2024年至今为止第三佳的开画成绩,超越了《怪奇大法师》的1. 11亿美元,目前仅次于《死侍与金刚狼》的2. 11亿美元和《头脑特工队2》的1. 54亿美元。 好莱坞新贵的砸钱之路还在继续排名第二的《角斗士2》周末三天在北美3573家影院获得5550万美元的开画成绩。 这个数据在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长达45年的导演生涯中,算上通货膨胀因素后,只能排在第六位。 该片的观众评分只有B级,在中国等海外地区的票房成绩也不算理想。 该片的成本据称高达3亿美元,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北美票房能否保持不大幅下滑,对于派拉蒙影业而言,至关重要。 排在周末票房榜第三位的是前一周开画的圣诞电影《红色一号:冬日行动》。 该片受到《魔法坏女巫》和《角斗士2》的双向挤压,市场空间进一步缩小,周末三天还能获得1328万美元票房,其实已是不错的成绩。 目前,该片的北美总票房只有5291万美元,而其制作成本却高达2. 5亿美元。 《红色一号:冬日行动》海报不过,《红色一号》的出品方亚马逊米高梅影业始终认为,该片的情况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盈利与否不能只看票房分红一项,还要看其附加值,即能否给母公司亚马逊带来其他流量和收益。 对此说法,部分好莱坞人士却并不认可。 有不少市场分析师认为,这种思路其实是流媒体鼎盛时代各路好莱坞旧势力和新力量为争抢流媒体用户而采取的非常之举。 但是烧钱之路终有尽头,再加上疫情忽然降临,彻底改变了整个好莱坞的生态。 类似《红色一号》这种猛砸2. 5亿美元制作一部大片,再花上一亿美元进行宣传和发行,票房惨遭亏损之余,却还要解释说重在引流的做法,根本就已属于过去式。 “Netflix刚进入电影制作领域时,也拍过这类电影,但现在他们不再这么做了。 ”好莱坞知名市场分析师大卫·格罗斯(David A. Gross)表示,“苹果影业过去也制作过这类电影,可如今他们也在削减此类项目。 ”不过,亚马逊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影院发行部主管凯文·威尔逊(Kevin Wilson)上周接受媒体访问时,却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对于《红色一号》的盈利前景并不悲观。 在他看来, 传统好莱坞电影公司往往需要获得2. 5倍于其制作成本的票房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因为影院会拿走约一半票房收入。 然而,对于类似亚马逊米高梅这样的新型好莱坞公司,只要能收回影片的营销和发行成本——对于《红色一号》而言也就是一亿美元左右,换句话说,需要其全球票房达到两亿美元——那就不算赔钱,因为影片稍后还能在流媒体平台上为公司赚回真金白银。 他口中的新型好莱坞公司,自然还包括了苹果影业,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一方面,并不会明确对外公开流媒体数据,即究竟有多少人在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另一方面,亚马逊市值高达2. 1万亿美元,苹果市值高达3. 4万亿美元,而他们旗下的这两家电影公司其市值分别只有247亿美元和75亿美元,相比母公司实在不值一提。 如此算来,一部电影的盈亏对于财大气粗的新贵而言,确实就更不值一提了,他们自认为的改变行业惯例的底气也的确不是空穴来风。 发布时间:2024-11-25 21:03:52 来源:醋椒影视网 链接:https://www.cujiao.cn/news/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