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倦谈影视改编:《庆余年》偏向原著,《千里江山图》每集有悬念 内容: 10月12日下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文学IP影视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以“文学力量 影视表达 双向赋能”为主题,探讨文学与影视如何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剧集《大宋少年志》《庆余年》的编剧王倦谈到文化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时表示,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像《庆余年》的改编就是更偏向原著的。 他也谈到了和编剧金海曙正在合作改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孙甘露著),刚开始觉得改编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会很难,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编剧王倦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文学IP影视化论坛上发言。 《庆余年》改编更偏向原著由王倦担任编剧的剧集《雪中悍刀行》和两季《庆余年》都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播出后备受欢迎,经常有剧粉在网上催更。 被问起在改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平衡,王倦表示,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作品看重其精神内核,在情节方面可以做取舍;有的看重情节,编剧在改编过程中会赋予自己的表达。 “《庆余年》属于我全都要,所以在改编过程中,这个平衡是更偏向原著而不是改编的。 ” 《庆余年》第二季剧照。 任何一部有大量读者的原著小说,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原著粉的审视。 王倦坦言,他在改编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到原著粉的感受。 他自己就是《庆余年》原著小说的读者,所以能理解有一些原著粉会认为,影视剧改编把小说情节还原出来就好,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但书面的语言和影视化的表达还是有区别的。 作为一个编剧,还是想做出努力和尝试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影视化之后可能有一些改变,但最后的表达和原著精神是符合的。 希望让观众从更多的维度感受到原著的内容,至于怎么评价,就留给观众。 ”《千里江山图》改编似易实难本次论坛上,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益宣布新的创作计划,其中就包括改编自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同名谍战剧《千里江山图》。 王倦和金海曙共同担任《千里江山图》影视剧本改编工作。 王倦提到,当初刚拿到小说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改编工作不难做。 “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既有表达又有内涵,情节丰富精彩,人物树立得很完整,几乎找不到缺陷。 当时想着改编做一些小调整就可以了。 ”结果在改编过程中,两位编剧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一个是影视化的现实因素。 影视改编对量有要求,小说本身不足以彻底撑起这个量,需要增加一部分内容进去。 但原著小说的每个细节都是有历史依据的,影视改编增加内容的话,就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核查工作,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原著一致。 小说《千里江山图》封面。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另一个是信息时代给改编带来的难度。 《千里江山图》的一个重要任务线是要找出组织里的叛徒。 王倦很担心电视剧第一集播出时,就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发弹幕剧透叛徒是谁。 “《千里江山图》最本质的是人物关系,根据人物关系可以看到在时代大潮下每个人物绽放出的光芒,叛徒是谁并不重要。 但问题在于还有一部分观众并没看过原著,不知道这个故事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会本能地以为这是悬疑剧。 事先被剧透了叛徒是谁,悬念就没有了,怎么吸引这部分观众看下去? ”两位编剧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换掉叛徒的人选、叛徒不止一个等等,但这些设想后来都被推翻了,最后还是决定不改动原著的设定。 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每一集都有自己的悬念,尽量做到即便观众知道叛徒是谁,也有兴趣追着人物和故事看下去。 “这可能是一种尝试,费了这么大力气兜兜转转。 但我们觉得这个尝试方向是有意思的。 ”王倦透露,《千里江山图》的改编已经过了前期最困难的时期,现在在剧本的完成阶段,“后面会越来越快”。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编辑 黄嘉龄校对 赵琳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莲洁新京报记者记者主页 发布时间:2024-10-13 20:12:52 来源:醋椒影视网 链接:https://www.cujiao.cn/news/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