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边水往事》最恐怖的地方是“真人真事”,猜叔比想象阴险狠毒 内容: 尼采 “真理是丑的”沈星星<逃离金三角>很多人不知道,《边水往事》是真人真事。 “但拓看到猜叔过来,站起身来想要交谈,被猜叔按了回去。 猜叔拍了拍但拓的肩膀,我以为猜叔要说话的时候:他用右手捂住但拓的嘴巴,左手从腰间挂着的牛皮刀套里抽出一把匕首,直接对着喉咙,从左往右滑过,尖锐的利器把皮肤切割出一条细小的裂缝。 我的脑子还没反应过来,鲜血就从里面喷射而出……”这是但拓被杀真实的一幕,远比电视剧血腥、暴虐、无情,甚至有几分荒诞。 它才是沈星连夜逃出金三角的真正原因。 看过电视剧的人里,只有少数人知道,《边水往事》还有本“原著”,就叫《边水往事》。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边水往事》是一本“小说”。 实际上图书分类里,清清楚楚地写着:纪实文学。 当然,图书确实是改编的,书比电视剧残酷,而真实世界又比书更残酷。 这里又有一部分人以为,书是根据作者沈星星真实经历改编的——实际上,这本书是根据天才捕手计划2018年的推文改编的,而这些推文,是沈星星的亲述,你可以认为,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的! 因为天才捕手计划,是一个只做“口述真实故事”的媒体品牌。 而沈星星的金三角系列,是这个年轻的文字品牌刊发的第一个真实故事。 我看有不少人都在找剧里隐藏或没讲的X个真相,但真正能够循着线索找到“真相”的,是极少数人。 真相,注定是只能被少部分人看到的。 猜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想象更阴狠毒辣,人情味只是“伪装”。 “我坐在但拓的正对面,看到血液凝聚成一股股血柱,朝我冲过来”“血液并没有溅到我身上,只是全部溅在了我的碗筷、酒杯上”“我的眼前一片红色,第一次体会到,原来眼睛也可以闻到臭腥,感到粘稠”这是目睹但拓在眼前被杀的一刻,沈星星所感受到的一切。 他扫视一眼桌上的众人,有人还在拼命吃菜,划拳的还在划拳,拼酒的还在拼酒,“大家神色平常”。 在电视剧里,但拓被割喉是故事的尾声,但拓的死甚至有“英雄就义”的意味,而猜叔杀他,更是“有情有义”:不忍他被折磨,给他留个全尸,因为交给毒贩就会身首异处。 但拓的死,是贯穿整部剧的“沈但CP”最残忍的结束。 在电视剧里,但拓对沈星爱护有加,简直把他当做了自己死去的亲弟弟。 但在真实故事里,这一幕被沈星星记录在第一篇文章里,它发生在一场“庆功宴”,全场气氛最祥和之时。 它才是沈星逃出金三角真正的内心驱动:求生。 沈星星和但拓并没有太多交集,更没有深厚感情,但猜叔的“杀鸡儆猴”,却起到了“兔死狐悲”的效果。 它最直观地告诉沈星星,如果再待下去,他会有什么下场。 他不仅亲眼目睹了但拓从准备跟猜叔打招呼到成为一具尸体的全过程,而且这一切就发生在他正跟前,他是最受冲击的一个。 “但拓的眼睛还睁着,双脚双手还在抽动”,猜叔终于把手松开,“但拓的脑袋落在桌面上,弹了两下,发出咚咚两声闷响”。 刚杀了人,猜叔甚至还想用但拓的头发擦掉刀上的血迹,没想到匕首太锋利,花开了头皮,匕首变得更脏了。 “猜叔很生气,踹了一脚但拓的身子,把匕首放在但拓上的衣服上擦了擦,才总算擦干净。 ”他的心得多狠,才能这么满不在乎,心腹的死? 杀人比杀鸡还干脆利落,面不改色,更显示他的权力和冷酷,他手上指不定有多少条人命! 相信看了这些文字,完全能理解沈星星当时的内心冲击该有多大! 因为震撼过大,他已经呆了,反而显得一脸平静,被猜叔夸奖。 猜叔“满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笑道,很不错”,然后就回位重新招呼大家吃饭了。 “这种漠视生命的感觉,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其实这才是金三角的常态”。 沈星星是一个来自中国的高考落榜生,相信任何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少年都不会认为这是正常,是“应该的”。 沈星星整夜都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但拓临死前睁大双眼看他的画面。 很难说,猜叔到底是不是故意的,给他看。 但沈星星终于意识到,他不是“罩着自己”的亲切长辈,而是随时能要自己命的当地大佬。 已经存下几十万的沈星星,终于萌生了退意。 在剧中,沈星的逃跑有点“突兀”,他可是在舅舅拖着他回去的情况下,非要留下来,理由还是“要给猜叔还钱”……失去了“亲眼看猜叔杀心腹”这个强动机支撑,沈星的“逃跑”显得有点始乱终弃。 而猜叔暗地里放他走更是侮辱智商——实际上,沈星星逃回大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安局自首(举报),把猜叔给“卖了”。 举报即是自保,也是他找回正义的关键一步——但对猜叔来说,这可是要命的“背叛”。 正与邪,势不两立。 事实上,猜叔对沈星星的逃跑非常生气,要找人弄死他。 电视剧还是把真实世界的利益斗争美化了,为了过审只能“瞎编”。 它把猜叔塑造成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而实际上猜叔可不是什么好人。 他是真正能在金三角生存下来的大佬,大佬都是狠角色。 金三角从来都不是传说它真的吃人。 其实我刚听说《边水往事》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就是我四年前看的《逃离金三角》。 虽然评价颇高,但一看故事类型,我就没兴趣了。 直到我意外得知,这部剧是“天才捕手计划”的。 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只讲述真实故事的公众号,我可太熟悉了。 这是我怀孕生子产后抑郁后唯一还会看的公众号。 说一个冷知识:抑郁的人,是不看电视剧电影的,因为情感系统被抑制了,投入不了。 所以原本非常爱看电影的我,一年都看不了一部。 但是刚生完孩子,整天无聊,我喜欢刷知乎,知乎里有很多原创故事。 我就是这样遇到了天才捕手计划,它的故事十分符合我的口味,作者都是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刑警、法医、痕检、律师。 那段时间我迷上了各种各样的凶案,以及这些特殊工种追寻真相的过程。 在人无欲无求的时候,大概只有悬念才能调动阅读欲望了。 一开始沈星星的《逃离金三角》我并不爱看,我对金三角不感兴趣,那里原始,黑暗,血腥,漠视法律和秩序,完全由暴力和金钱统治。 血液,情欲,贪欲,这些不是我感兴趣的元素。 当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刑警赵赶鹅的《身边的陌生人》,但《逃离金三角》是天才捕手计划刊发的第一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足够炸裂。 它天生拥有影视化的潜质,因为它恰好是这样一个故事模型: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独自踏上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通过他这双外来者的眼睛,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一个陌生国度的风土人情、人际纠葛,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与陌生,但又有普世的人性。 这一切都是真的,而真实永远比编造更能直击人心。 好故事是非日常的,稀缺的,发公众号、出书、改编成电影顺理成章。 这就是《边水往事》的来历。 得知这部剧的背景,我第一时间找了免费资源一口气看完了24集。 果然影视还是更直观,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大。 以至于到现在,我脑海里还是突然会浮现一些画面,还有那首魔性的“Get some money~make some money~”,简直洗脑。 这两年我的记性奇差,大部分电视剧看完我就忘了,但总有一些东西,它是穿透人性的,你想忘也忘不了,比如那浸泡着人血的鸽血红。 比如王安全蜷缩在楼梯拐角,那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又落寞的表情。 比如那个因为赌石而倾家荡产的疯子,那凄惨的下场。 我之所以喜欢看真实故事,就是因为只有在我知道这一切都真实发生过,才足够震撼。 电影的血腥、暴力、残虐、黑暗,你之所以能承受,是因为它们是“想象”,你就会隔着一层保护层,因为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可以发生。 大部分人是没有直面真实的能力的,就像在现场亲历但拓割喉,却能载歌载舞的人,都不是正常人,他们不能从同类联想到自身。 没有一个真正的人,能对作者的真实描述无动于衷。 只有看了这些描述,才能理解沈星星为什么要逃。 当时的沈星星,不过20岁。 他已经攒下几十万,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不少了。 血腥、暴力与生死,这都是能快速让人成长的东西,归来已不是少年。 7年后,沈星星年近30,他才有勇气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他早已告别“金三角”时期的自己,但他一定忘不了金三角——忘不了那些刻进他生命里的独特经验,就像我们也忘不了那些电视剧刻进我脑海里的画面,通过《边水往事》书或者影视,我们间接获得了他者的经验,弥补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角缺失的认知。 希望那样的金三角,永远只是个传说。 文字丨火羽图片丨网络感谢阅读,求个爱心赞 发布时间:2024-10-20 23:10:37 来源:醋椒影视网 链接:https://www.cujiao.cn/news/712.html